比較歐美地區和日本地區的遊戲設計開發歷史

在整體的遊戲設計的歷史中,雖然起源相同,但因為東西兩邊文化、習慣、市場及環境上的不同,導致開發歷程大不相同,舉例來說,歐美地區早年注重技術,全力開發遊戲引擎等;日本地區早年開始則是認為技術不足以撐起遊戲產業,所以往劇情方面和樂趣進行遊戲設計,其結果就是早年日本遊戲市場擴展至全球等狀況,那實際上到底是什麼情形呢? 兩邊遊戲設計開發的歷史比較 歐美地區 麻省理工學院 1960 年代 1961年,美國的Steve Russell 等學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部DEC PDP-1 電腦中寫了一個名為《宇宙戰爭》 (Spacewar!)的遊戲。 後來這款遊戲還在早期的網際網路上發售。 因此Spacewar 被認為是第一個廣為流傳及具影響力的電子遊戲。 據說在當年,只要學生無聊時,就算是半夜也會偷偷躲過警衛跑到實驗室來玩這款遊戲,雖然是由簡單的點與線構成,依然不影響其魅力,而廣義來說,電子遊戲這東西的起源說是麻省理工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雅達利遊戲 在MIT發明遊戲後又過了一段時間,時代與科技與時俱進,終於到了企業也能開始發展最基礎的電腦的年代,這時候雅達利於1972年成立,1975年12月,開發出了市場上第一款遊戲《乓》主要內容是一款乒乓球遊戲,這時候遊戲設計的歷史才得以開始發展。 毀滅戰士 在全球電腦的3D概念還沒成型以前,有一對拍檔以假3D的方式作為概念建構出了一款遊戲,那就是FPS遊戲之祖,《毀滅戰士》(原名DOOM),由於當時是採用整組遊戲一半作為試玩關,剩下一半付費銷售的方式進行銷售,並且採只要有網路即可無限複製的方式進行分享(當年網路概念才剛成形),在發售後過沒多久一下就火紅起來了,第一個公開的正式版本,被上傳至威斯康辛大學的FTP伺服器,於1993年12月10日公開。 […]

8個在全球歷史上留名的3D遊戲技術

從3D開始發展至今已經經過20多個年頭,從簡單的4面體演算演化成現今的一個物品有數十萬面的進程,雖然不到30年,但這種等比級數的進步已經讓人驚嘆不已,從有人類開始進展到現在有數千年歷史,從農耕時代進步到封建時代就花了三千多年,然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目前為止的高科技社會卻只有短短的300年,這種進步速度讓人感到異常。那麼到底是哪些人事物讓3D或3D遊戲的進程變得這麼快的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毀滅戰士 在非常早年,3D這個概念還沒成形時,就有兩個人利用2維介面製作出了一以假3D以假亂真的遊戲,那就是毀滅戰士,在當年電腦還是工作用機械的概念時代,沒有人會把三維概念導入電腦中,也因此這兩個人以非常創新的態度開創了這個3D局面。 2.星戰火狐 在毀滅戰士推出好些年後,日本任天堂同時也推出了紅白機、Game boy等遊戲專用機,當時這兩個人拿到了game boy時便針對其中的晶片進行改造,修改成能夠運行3D的狀態,當時這件事被日本任天堂得知,秘密邀請他們來到任天堂總部工作,協助開發最新一代的遊戲機,並將此項目列為最高度機密,之後推出超級任天堂時,同時也推出了3D新作星戰火狐,這時候世界上第一款3D作品才正式問世。 3.皮克斯動畫 從這時候開始,3D的技術開始有了大幅度的飛躍性成長,正當該年代的年輕人還在玩PS1的的多邊形人遊戲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脫離蘋果公司重新再創業,建立起了皮克斯動畫,一開始的原因是蘋果公司被其他公司買走,賈伯斯不願受限所以直接脫離了原來的公司,當年美國的皮克斯動畫在賈伯斯的指揮下開始嘗試起第一部3D動畫,這也是3D技術工業化的首度嘗試,當年的技術還卡在恐怖谷效應下,所謂的恐怖谷效應就是在非人面孔與真人面孔之間,非常接近真人面孔,但卻有些非人面孔的要素存在,人類因為在DNA上的防衛機制會對這種東西感到恐懼與警戒,最經典的例子便是小丑、嬰兒娃娃玩具、釣線木偶等東西,但皮克斯卻非常大膽的使用3D動畫來做電影,也因此產出了經典作品玩具總動員,經過這一操作,各家動畫商與異業廠商紛紛導入3D機制。 4.阿凡達 阿凡達是電影方面的一個3D里程碑,在阿凡達之前3D動畫都是不上不下,要不然就是實景混合3D合成,並不存在一個完全的優秀3D的作品,而阿凡達的出現證明當年技術開始可以實現以純3D製作優秀的電影,雖然在這部作品錢已經有諸如最終幻想等作品進行嘗試,然而因為故事劇情而不討喜,雖然在當年也算是一部還不錯的映象作品,但卻因為劇情緣故而被拖垮,這種高品質3D作品幾乎每次都失敗在劇情上。 5.HALO HALO是由微軟底下Bungie所開發的遊戲,在當年是以最新式3d技術所打造出來的史詩遊戲,以遊戲為主體,橫跨小說、漫畫、動畫、電影、影集,直接將3D技術的概念拓展開來,讓3D為人所知曉,同時也是一個3D遊戲的里程碑。 在此同時該遊戲在當年也成為遊戲產業的領頭羊、開創者及被模仿的對象,該在當年第一次推出時有許多全新的概念及機制,在當年3D及FPS遊戲還在一個主角一鏡殺到底及拿補血包等舊機制下,微軟的HALO提出了許多全新遊戲概念,讓各遊戲廠爭相模仿,一躍成為業界標竿。 6.即時光線追蹤 為什麼將這門技術獨立編列出來呢?主要原因是該技術在3D市場中太過重要,由於原本的光線追蹤都是由電影業所使用,當電影業需要製作一部電影時,會需要一間伺服器農場替電影做各種渲染,而光線追蹤又是其中最不容易處理的東西,每一禎都需要重新計算過投射方向及反光,非常不容易,也因此當即時光線追蹤推出時,代表3D這們技術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以往我們看見的光線都是固定位置的動畫或是圖樣,用錯視隱瞞技術不足的狀況。 7.漫威復仇者聯盟 漫威系列電影可以說是從古早以前便一直嘗試3D電影作品,不過說是嘗試,倒不如說只有混合3D特效才有辦法做出漫威公司心中的作品,從過去每出一片就虧一次的狀態,到逐步掌握觀眾心理,最後從鋼鐵人第一集開始逐步爬升,最後所有作品集大成,一舉超越影史最高票房阿凡達,在這段期間獨特的3D技術不斷的開發出來,讓商業3D更加逼真好用,那為什麼只選擇漫威電影呢?原因是漫威以外的電影作品在該期間幾乎都是屬於實地拍攝類型,直到漫威打下了電影天下,才讓整個好來屋綠幕背景化,搞得每個電影都是合成特效。 8.NVIDIA NVIDIA是一間顯示卡廠商,他在早年與另一間晶片商AMD一同脫穎而出,成為全球兩大顯示卡商之一,雖然近年因為材料不足加上虛擬貨幣挖礦流行,不足以作出足量顯示卡發配給全球玩家,但實際歸根究柢,原因還是在虛擬貨幣身上,虛擬礦商貪婪的嘴臉令人咱舌,只要是顯示卡一律收刮,就連筆電也不放過,剩下的部分則被黃牛所收割,導致全球市場大缺貨,正常營運的以3D為主的工作室都連一張顯示卡都收不到,甚至還跑去跟NVIDIA總公司討貨,讓NVIDIA非常頭痛。 […]

歐美SJW對電子遊戲業的影響

近兩年以來,歐美地區的電子遊戲業掀起了一股SJW風潮,SJW主要指的是過激派平權團體,對於各種對於兩性事項過度糾正的代稱,而這股歪風也吹進了歐美遊戲市場,原本遊戲業早已熟知這個現象,所以對此早有準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群過激派團體竟然個別混入公司員工之中伺機而動,截至今日已有不少知名遊戲公司遭到奪權,被迫開發出不受歡迎的遊戲,虛耗公司資本。甚至為了製造與論風向,還潛入了各大媒體公司之中,伺機奪權宣傳他們的理念,也因此創造出媒體和玩家風向完全不同的兩極化評論,這種兩極化並非指的是像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那樣的玩法評論,指的是不顧玩家感受盲目吹捧遊戲的平權理念及相關內容等,想當然而,玩家並不會買單,至於有多不買單,以下舉幾個例子直接告訴你: 1.扭曲劇情 感動人心、激勵人心的劇情人人都愛,不管是悲劇、喜劇,只要你故事寫得好,終會成為一代佳作,但是說教意味濃厚的作品就免了,那只會讓玩家作嘔,從而導致生意不好,而SJW最令人非議的便是使用既有IP來達成他們的目的,也因為如此,讓大家對於這類人的印象非常差,一代名作瞬間被貶低成不值得一提的產業廢棄物,不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2.破壞觀感 原本兩性平權和種族互利等都是相當好的理念,但這個社會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權利發出不同的聲音,再加上有些東西確實是無法將這些理念加入其中,例如時代背景位於美國建國時期的刺客教條3,那個年代觀念確實普遍都是黑奴為主,你不可能抓個黑人來做可以影響美國歷史的主角,以二戰時期為背景的戰地風雲五也是如此,在二戰當年除了蘇聯以外,基本上都沒有女人上戰場,黑人士兵也只有法國才有,甚至事後還將黑人功績給抹消,這些都是當年無法改變的史實,製作者不能因為兩性平權及種族問題而修改這些歷史事件,這樣一來不貼近史實、二來又何必設定該年代、三來根本不會有人買單,既然沒有收益,那電子遊戲業又何必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3.美術扭曲 達文西曾經說過人體是最優秀的藝術作品,甚至畫出完美的人類身體比例,那便是有名的維特魯威人畫作,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製的手稿,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態,並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當中。自古以來便有所謂的美感存在,也因此,各個電子遊戲業的遊戲公司的美術設計也依照著過去的知識為骨架來進行各種美妙的設計,而SJW不同,他們所帶來的觀念是相當矛盾的,可以說是為反而反,物化女性、種族歧視等藉口都用上了。 其實SJW的起源可以追逤至2014年的加拿大人 Zoe Quinn事件,當時名為Zoe Quinn因為作品銷量及STEAM上架慘遭滑鐵盧,便開始指控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性侵等事,同時將作品銷量及無法上架等事歸咎於歧視女性,開始在網路上大鬧一番,甚至有無辜的電子遊戲業開發者受不了與論壓力而被迫走上絕路,後來Zoe Quinn遭人踢爆涉嫌利用某種不可見人的關係而牽涉到許多電子遊戲業界的上層,當然這也被當事人冠上是見不得人好或是歧視等標籤,企圖以此扭轉言論。 本來這種事情大概會鬧到不了了之,然而2014年正值數位自媒體的轉換期,一般的電視雜誌等媒體視聽率嚴重下滑,當時建功心切的媒體們看到了Zoe Quinn的行為爭取到了大量焦點,便心生一計介入了電子遊戲業業界,大量媒體向Zoe Quinn靠攏,為了增取最大曝光數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吸引了不少目光,但也因此令媒體聲譽降到谷底。 在此之後,越來越多人為了獲得利益而向SJW靠攏,這些人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行動,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動,導致整個狀況越來,然而,亞洲地區卻不受影響,儘管SJW在歐美不斷地對亞洲叫囂,實際上沒有任何一間亞洲公司有理過他,雖然頻繁遭受SJW攻擊,但在實際收益損失之前,大家也是覺得笑笑就好。 甚至還有遊戲公司直接反撲SJW,例如知名成人遊戲公司幻影社遭到歐美惡意舉報時,直接表明他們公司遊戲只於日本地區銷售,除了對於日本地區以外沒有回答義務外,甚至反問對方是不是使用盜版,若是使用盜版那幻影社有權對SJW直接求償,反將了SJW一軍。此外也有所謂的越做越故意的日本廠商,例如被阿拉伯王子收購的SNK,他們被SJW騷擾的對策便是反向操作,被說身材太好物化女性,那他們就更變本加厲,把姣好的身材變得更好,過去美國暴雪娛樂在更換CEO之前也是這麼做的,不過現在還是不用去想了吧。

全球十大遊戲美術概念設計大師

在遊戲進入3D製程之前,總有一個人會先行靠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來快速架構遊戲的世界觀或情景,而這第一步則會成為整個遊戲的地基,這種人的職業名稱是遊戲概念美術。 那麼,這個世界上有那些值得一提的美術概念設計師呢?說實話,還真不少,我這邊就先舉例10個。   1.鄭問 鄭問,台灣人,早年將水墨漫畫投稿至台灣的漫畫出版社大然以及東立等公司,但卻不受出版社親賴,認為作品沒有銷路,無法賣,之後他便將稿件裝袋,寄到日本集英社,結果大受歡迎,直接被邀請至日本作畫,日本對他的評價是國寶級水墨畫風,一筆一畫充滿了生命力,大場面氣勢磅礡,小畫面精美無比,能夠用水墨勾勒出這種畫面的人,在這世界上除他以外沒有第二人。 此後,他在日本和光榮遊戲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鄭問三國志系列遊戲,在亞洲國家間大受好評,從20多年前開始,至今仍在推出系列遊戲。 然而,在2017年鄭問去世以後,台灣思想僵化的老一輩們,仍舊認為鄭問的作品只不過是娛樂界產物,不值得登上藝術的殿堂,在故宮展覽籌備期間頻頻阻撓,然而卻沒注意到日本漫畫家荒木飛呂彥早已登上法國羅浮宮展覽、宮崎駿作品獲得奧斯卡等事,兩者間早已沒有隔閡。 2.新川洋司 只要一隻毛筆、一個黑色墨水,他便可以用這隻筆勾出千變萬化的世界,新川洋司長年的美術經驗練就出他只要靠一隻筆就能快速勾勒出想要的東西,他的代表作便是潛龍諜影系列。 3.荒木飛呂彥 荒木飛呂彥,漫畫家,代表作為JOJO的奇妙冒險,曾經擔任過數次的遊戲美術概念設計,是所有漫畫家中唯一一位不趕稿、能正常交稿又能有正常作息的漫畫家,據說就算要製作大量彩頁、概念畫及大量漫畫的狀況下,他也能不疾不徐的在時間內將作品完成,在遊戲層面,他擔任的大多屬於自己作品的概念繪製,有時劇本也是自行寫過,可以說是只要有時間,就會自己動手做的類型。 4.鳥山明 知名作品七龍珠作者,同時也是日本國民級RPG勇者鬥惡龍的美術概念繪師,畫風雖說已屬30年前的舊畫法,但至今仍舊相當受歡迎,其實這種畫風在背後有一套理論,簡而言之就是角色符號化,將角色簡化,用極簡單的來把五官動作等勾勒出來,而不是像素描那樣連眼睫毛、嘴唇等細節畫出來,原因在於這種畫法可以降低讀者和玩家的眼和腦的負擔,不用處理大量信息,從而達到更輕鬆的目的。 5.風暴之子 風暴之子是知名遊戲公司暴風雪的專屬遊戲美術團隊,他們大部分經手的遊戲都是充滿奇幻和科幻風格,對於電影風格造型相當擅長,經手過的遊戲有魔獸世界、魔獸爭霸、星海爭霸、暗黑破壞神等,能力相當強大。 6.安田朗 安田朗,卡普空公司出身,現在是個人工作室「(有)あきまん」代表的日本資深遊戲開發者、插畫家、人物設計師、漫畫家、原動畫師。男性。出身於北海道釧路市。筆名「あきまん(AKIMAN)」。 從卡普空時期開始,他以藝術指導一職作為《街頭快打》和《快打旋風II》的提攜企劃者使其才能得到了發展的空間。並讓遊戲的知名度在海外國家世界傳開來。 現在,安田已經從卡普空離職,自由身,並將AKIMAN這暱稱在主要著作上作為著作者名稱使用。在繪畫方面,安田說是受到安彥良和、法蘭克·法拉捷特、N. C. […]

遊戲外包、派遣與租人的差別

或許有人認為遊戲外包、派遣、租人等,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實際上區別還是有的,就連效率品質都會有所差別,對於一般的公司行號來說,很有可能認為只要任務完成就行,然而積少成多,就算是每件事只有差個一分鐘的小工作,長年下來,也會出現巨大的落差,或許在當下沒有察覺,但在一段時間後便會發覺和想像的計畫有落差。 遊戲外包 所謂的遊戲外包便是將遊戲的一部分計畫交給承包商,讓承包商完成他們負責的部分,由於工作拆開後工本便宜,大部分公司行號都會交由一些個人承包商來進行開發,而這些承包商通常都是由網路以及經由各種公司人脈找到的,實際上以熟人居多,然而就算是熟人,開發能力仍然參差不齊,問題在於外包系統大多屬於無人監工的方式,若報酬發的多,而個人承包商忙不過來或是較為懶散,就有很高機率發包給其他的承包商,以最常發生這種事情的日本為例,大部分狀況都是遊戲外包給承包商公司,然而該公司實際上沒有遊戲開發能力,而他們僅僅只是將業務往下發包給其他較小的公司,較小的公司承接到業務後,會將一部份業務再發包給其他承包商,這些小公司和承包商之中,又有一些是單純轉包的公司,然後就這樣一手又一手,等到發到真正有能力的個人承包商手中時,大多已經轉了4、5手去了,姑且不論個人承包商的能力,光拿到的那個不斷被剝削的報酬,我想很少有人會有動力去工作吧。 遊戲派遣 遊戲派遣其實跟遊戲租人很相近,差別在於派遣是發包公司和受委託公司締結契約後,受委託公司會派遣登記於自己公司底下的員工前往發包公司工作,受派遣的員工與受委託公司並沒有直接關係,單純只是一種酬佣仲介方式而已,說穿了,被派遣的員工實際上就是一種個人承包商,前往發包公司工作的承包商,也因此沒有勞健保或很少有勞健保,甚至連勞退都沒有,這種類型的工作大多屬於一年一簽的形式,若公司不簽約,那員工也就沒工作了,是一種非常不穩定且對勞工充滿惡意的一種制度。 遊戲租人 所謂的遊戲租人制度是遊戲公司收到租金以後,將自己公司底下的員工派至發包公司工作的形式,勞健保皆由遊戲公司負擔,發包公司只需要負責錢和監工的問題即可,這種方式雖劣於一般請員工的方式,但可以說是外包類型中屬於最好的解決對策,由於員工本身不屬於發包公司,所以責任也不會在員工身上,再加上勞健保都在原公司,承租結束後也只是回原公司工作,所以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基本上也就只是外包的一環。不過這種形式幾乎很少在任何市場出現過,大約百分之一左右的機率會找到這種服務,雖然不知道是為什麼,大多數公司似乎很不喜歡這種服務方式,或許是因為這種服務方式和一般的公司接案很類似吧,但是這種方式也是最為合乎勞資雙方利益的方式。 敝司game-factory走的是遊戲租人的路線,由於我們人力成本便宜,所以可以壓下大多數外面一般公司所無法承受的成本,目前市場上走的是外包類型的壓低成本方式,但這種方式會導致利潤在無形之中提升,同時會讓時間成本拉高,導致利潤比原來的還要來的低,也因此常常會有公司疑惑為什麼沒有賺錢,其實最大癥結點在於這些費用其實都沒有省到,大多數外包商都是以收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方事在做事,也因為如此,與一般員工相較,消耗掉的成本往往來的大得多,反而會得不償失,然而大部分的老闆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也因為如此,才發生人力成本轉嫁的問題,直接將人力成本轉換成時間成本及外包成本,其實並沒有比較好,反而問題更多。

2021年國際間值得信賴的10大電玩遊戲公司預測

轉眼間,2020年也到了年底了,在這些年內發生了許多事件,例如動視暴雪涉及政治事件疑雲、5G的正式開發讓雲端遊戲開始發展等,然而現今所有廠商最重視的不外乎是,哪些公司能夠協助我營利、哪些公司值得信任、哪些公司的產品風險較低等,一些較為現實面上的事,由於這些年發生的電玩遊戲相關事件眾多,事情多到可以讓各位廠商做參考,以下列出值得信賴的10大電玩遊戲公司。   一、CD Projekt 此公司被稱為遊戲業的良心,該公司所開發出的電玩遊戲都非常的紮實,也正因為如此,才發生了他們的最新作發售日一延再延的慘狀,根據該公司公告,他們表示仍然有許多bug尚未修復,他們需要花上更多時間,甚至包含周六加班,最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夠解決,然而等到今日,他們再度發布延期資訊,延到12月10日,直接等到聖誕節,這已經讓許多玩家心癢難耐,話雖如此,這間公司的品質有目共睹,我想大家還是會忍耐到該作品發售吧。   二、Bethesda Bethesda最有名的是將所有硬派及老牌遊戲統一收購,並重新包裝後發售全新的版本,例如將曾經於其他公司經營失敗的遊戲異塵餘生收購回來,並用全新的遊戲引擎製作,或是將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始祖毀滅戰士重新包裝,再度紅了一波等,不得不說該公司對於翻新這件事真的很有能耐,各式各樣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舊遊戲翻新,非常厲害。   三、MOJANG 該公司唯一一個作品便是大名鼎鼎的Minecraft,雖然該公司只有這麼一部作品,並且該公司在被微軟收購後便全員工直接出走,只留下一個空殼公司,然而在微軟的努力下,該公司還是成功倖存下來,變成國際間知名的電玩遊戲公司,Minecraft不僅在遊戲業界擁有知名度,也在教育業、建築業、設計業等業界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   四、game-factory game-factory是一間相當盡責的公司,他們會有效運用位於世界各地辦公室的優勢,創造出低成本又有效率的生產線,也因此可以將更多心力放在遊戲品質上。   五、SEGA SEGA是最為顧及員工和股東的一間公司,在1999年主機大戰時,SEGA的主機不慎敗退,必須從遊戲主機市場收手時,當時公司也因為主機問題負債累累,那時以SEGA的體質其實已經無法支撐,面臨倒閉,在當年社長直接將自己的資產送進SEGA之中,將SEGA從破產邊緣拉了回來,雖然在此之後SEGA失去以往使用瘋狂點子的製作能力,但是在經營層面上他們也決定站穩腳步,變成以穩定經營為最優先的公司。 順便一提,SEGA這間公司的運氣一直以來都很差,不管任何時候都會遇上非常糟糕的事件,這件事已然是遊戲業中公認的都市傳說。   六、CAPCOM […]

各種遊戲設計的來源

有史以來10家最大的電子遊戲公司

電子遊戲的歷史直至現在已經有一些年頭了,從1912年的第一款電子遊戲El Ajedrecista開始,直至現在已經超過一百年,讓電子遊戲進入螢幕時代的正是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史蒂夫·拉塞爾(Steve Russell)於1961年所研發的太控大戰,據說在當年,有不少大學生常常在深夜躲過警衛的巡邏,溜到實驗室來玩這款遊戲,直至今日這段時間中有不少叱吒風雲的電子遊戲公司, 直至今日,有不少遊戲公司已經成立了屬於自己的遊戲王國,本次就來清點這些大型遊戲開發公司。 1.任天堂 世界知名的任天堂在創設初期名為任天堂骨牌株式會社,原為日本傳統遊戲花牌的製造商,之後副業電子遊戲越做越熱門才正式轉型為現今大家所熟悉的任天堂,而讓任天堂一躍成名的遊戲超級瑪利歐,在製作初期時,不但是其他作品的人物,形象還是借用任天堂在歐美辦公室的房東長相,其後雖然沒落了一陣子,但靠著神奇寶貝又站了起來,可以說是遊戲業界的標準楷模,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今日任天堂仍在銷售花牌。   2.SEGA 如果說任天堂早年是亞洲地區的遊戲市場霸主,那SEGA就是歐美地區的市場霸主,SEGA的社訓”創造即是生命”讓早年的SEGA頻頻讓人跌破眼鏡,推出讓人傻眼的優秀作品,可以說SEGA內部怪傑頻出,就算是家用遊戲主機,也是一直領先於業界,走在科技的最前端,就算是Dreamcast時期,其能力也遠超於當年的PS2,若不是SONY商業手法成功,相信當時勝出的將會是SEGA,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導致SEGA商場失利,讓社長不得不把自己的資產投入公司以維持營運,SEGA本身的創意也開始趨於保守,從遊戲歷史看來,SEGA的運氣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好,每次都是靠著公司實力硬撐過來,現在已經不願在如同以前一樣大幅創新,目前主要收入來源已不是家用遊戲,而是大型遊戲機台及柏青哥機台。 3.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原為兩間公司,一為知名RPG遊戲最終幻想的史克威爾、一為日本國民級RPG遊戲勇者鬥惡龍的艾尼克斯,近年因為公司政策原因,新作品質常常不佳,導致銷量下滑。 4.EA EA早年全名為遊戲藝術公司,現已改名為美商藝電,早期以製作運動類型為主,美商藝電仗著雄厚財力,自1991年上市後便開始的大規模收購其他遊戲工作室,通過收購掌握了許多著名遊戲品牌,然而EA甚少用心經營手上的遊戲品牌,而是非常現實勢利的對待這些品牌,一看沒有生意便是直接放棄而不是想辦法提升遊戲品質。目前被收購的公司或製作組大多都遭EA勒令重組或解散,使得遊戲失去原製作組後無法繼續展現原有核心魅力,更多是直接失去出續作的機會。 5.育碧 法國遊戲發行商育碧原本由Guillemot五兄弟於1986年成立,因2000年併購了2家發行公司和幾間遊戲工作室,並製作了知名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的作品而聞名,之後因遭到威望迪持續惡意併購威脅,聯合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及騰訊回購了股份,經過此事之後,該公司政策大幅更動,已不是原來以創意為主的遊戲公司,而是以營利為取向的商業公司。 6.暴雪動視(Activision Blizzard) 暴雪動視原為兩間公司,暴風雪及動視,該公司於2007年12月2日進行合併,同樣遭到威望迪惡意併購,成為底下的子公司,之後由各界投資及騰訊入資,才終於從中解放,目前由於一些政治因素及特殊原因,該公司業積正逐漸下滑。 7.卡普空(CAPCOM) 卡普空是一間老字號的遊戲公司,由日本人辻本憲三創立,當時還不叫卡普空,叫做IRM公司,他同時身兼Irem公司的董事長。直到1983年前同時任職於兩家公司,IRM公司及其子公司Japan […]

8個能解決3D建模難點的優秀公司

    在3D建模上總是會遇上許許多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破圖、某個部位變成低模無法回復原狀、出現BUG 、模型出現分裂、人物模組扭曲變形等問題,畢竟不同於公仔建模,捏壞了再重塑就好, 有很多問題都是來自於程式或是前置作業沒做好的原因。 由於這些問題大多都需要經驗豐富的3D模型師來解決,這些模型師大多於專門的公司或一些較知名的工作室中任職, 若需要委託或外包來講就比較不好找,因此本次列出10間擁有豐富經驗的3D模型師的優秀公司。   擁有豐富經驗的3D建模的優秀公司   1.game-factory game-factory為各個遊戲業界資深人士組合起來的遊戲外包公司,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承接各個國家的遊戲外包工作。   2.繪聖 ARTLORD STUDIO 該公司是一間多媒體特效影視公司,專門領域是AE後製特效,由於後製特效需要許多3D建模進行輔助, 例如加入攝影時不存在的物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也因此該公司的3D建模可以考慮考慮。   3.Zudarts […]

遊戲的開發與外包

10個尋找3D模組外包的重點管道

在某些國家,3D模組外包相當難找,例如台灣,你上搜尋引擎去找3D外包,基本上一個像樣的承接外包的工作室或公司都不會看見,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對於該技術的需求很低,那麼,有需求的人該如何找到3D模組的外包商呢? 本次舉例以下幾種管道 3D模組外包的渠道 1.外包網 網路上的各種外包網,這種通常不推薦,原因在於裡頭的承包者大部分都是只會做茶杯、茶壺這種小型物件,當你需要高品質、高精細度,甚至到達數萬面的高級模組時,相信你會很失望,但是就小型物件來說還是很夠用的。 2.網路論壇 網路上有些論壇會有3D建模的技術交流專區,有些人會到那邊去尋找3D建模的好手來達成3D模組外包的目的,在論壇裡面的人大多是想要精進自己的建模技術,所以能力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要找到非常好的也是需要靠運氣。 3.美術工作室 當尋找遊戲美術、CG、數位插畫時,你會看到不少美術工作室,這些美術工作室大部分不會表明他們會做3D模組,這種事情必須親自去問才會知道,然而一間技術非常高階的工作室之中,他們會做精美的3D模組也是占大多數,甚至不只3D模組,有時候連會製作價值上萬元的大型公仔技術的人都有。 4.遊戲公司 是的,你沒聽錯,去找遊戲公司,通常遊戲公司內會建模的員工通常都很多,就算沒有相關美術風格人人才,他們也會轉包介紹其他公司來製作,雖然昂貴,但也是最為穩定和高品質的方法。 5.game-factory game-factory是一間跨國際的遊戲外包商,他們成本相當低廉,技術優秀,若是有製作3D模組的需求,而成本不高的話,可以與他們進行聯絡。 6.PIXIV PIXIV是日本一個繪圖分享網站,其實不只繪圖,就連3D建模也被歸類在裡頭,通常技術精良的人都會在他的頁面上留下E-MAIL,以供需要的人進行連絡,讓他們可以承接外包,但有一點要注意,在該網站裡如果不清楚關鍵字,或是不清楚該找什麼人的話,那會耗費相當大的時間,原因在於PIXIV的分類系統需要收費。 7.DeviantART DeviantART幾乎等於是歐美版PIXIV,你可以在上頭找到各種各類的藝術家,不限於繪圖、3D模組,甚至連攝影師、大型藝術裝置的藝術家都有,只要你會英文,就可以在他們的頁面底下直接與他們聯絡,對於需要製作各種方面的廠商來說是最適合不過了。 8.遊戲外包工作室 遊戲外包工作室是屬於小人數的機構,但人數雖少、五臟俱全,通常能以較便宜的價格得到較好的品質,這種作法在日本最為常見,一個優秀的遊戲作品,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實際上製作3D模組的工作室有數十個,因此找工作室也是不失為一個好方式。 9.其他業界 […]

正在繪製遊戲美術概念畫

10個雇傭優秀的遊戲開發者的渠道

遊戲開發是一門困難的工作,一款優秀的遊戲必須動用到大量專業人手,當遊戲開發者的技術不夠專業時,那便會拖累其他同事或部門人員,所以尋找到優秀的遊戲開發者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然而,一般的管道很難找到優秀的遊戲開發者,大多數優秀的人才都有自己的人脈來介紹工作,因此,有效的管道少之又少,這次介紹的是能夠成功找到優秀開發者的渠道,甚至是如何來找的方法。 如何有效率地找到遊戲開發者 1.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仍舊是全台灣最大的人力資源仲介,然而,若使用一般的刊登方式,是無法有效找到需要的人才,在104搜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在後台找人才,這種的一般對方都不會回應,另一種是委託104專員,進行人才搜索,他會介紹最合適的人給你。 2.game-factory 是相當優秀的遊戲外包公司,實力上相當堅強,成本低廉,若你需要找優秀的人才的話,他們一定會提供你一位CP值相當高的人物。 3.PTT 雖然PTT帳戶目前關閉註冊,然而以目前來說PTT仍舊高手雲集,只要在上頭刊登徵才資訊,一定會有人前來詢問,但是仍有缺點,若公司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通通都會被挖出來放大檢視。 4.國際電玩展 國際電玩展之中會有很多大型企業展示他們的遊戲,若是一般時間可能只會有一般客人,但在一般來說,這類展覽通常會有只開放廠商入場的時段,這時若廠商趁機徵才,有很大機會可以找到優秀的人才。 5.工程師論壇 工程師論壇通常是工程師討論代碼的聚集地,這邊只限定於尋找程式開發類的遊戲開發者,若在上面公開徵才,相信能很快找到需要的工程師。 6.外包網 這個手法相對複雜一些,你必須先在外包網放出發包資訊,這時個人工作室或是公司的人便會前來承包案子,這時你可以按照對方實力找出需要的人,不需要經過面試或作品審核。 7.遊戲作品的工作人員列表 許多電影、遊戲、動畫等多媒體作品都有工作人員列表,這種列表通常是為了展示這作品是由誰製作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實力的自我宣示,因此,當你看見一個優秀的作品,不彷去看一下工作人員列表,說不定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人。 8.互相介紹 根據美國人際關係學者統計,全球中若是有毫無關係的人想要見到比爾蓋茲,平均只要經過10個人的連續介紹,就可以見到當事人,雖然人才有自己的人脈,但我們可以經過介紹再介紹,尋找到我們需要的人才,至少比見到比爾蓋茲簡單多了。 9.REDDIT REDDIT號稱美國版本PTT,裡頭人數眾多,各種人才都有,你只需要用英文登高一呼,馬上各路好手立刻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