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遊戲要怎麼做才會有趣?遊戲架構與心理學之關聯

當你在製作遊戲時,你可否想過為了讓遊戲更有趣,遊戲架構中是否會要加入心理學,我想大多數不是相關科系或行業出生的人都會想說這其實不需要,然而就事實來說,這是不可或缺的,雖然電子遊戲屬於娛樂產物,ㄧ般人認為這種東西根本不需要經過心理學調整,但若遊戲架構不加入心理學的話,反而會發生遊戲枯燥乏味的狀況。 專屬於遊戲架構的心理學 就跟影視媒體一樣,遊戲也會有起承轉合,而且這個起承轉合極其特殊,由於遊戲架構上整體是屬於互動架構,因此不能和一般一方釋出訊息一方接受訊息那樣被動,但正是因為這種環境,才有機會控制玩家的行為及想法,雖然聽起來感覺很可怕,但這並不是特別嚴重的程度,僅僅只是在遊玩的那一段時間會讓人有深入其境的感覺罷了。 遊戲架構心理學解析 一、狄德羅配套效應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高級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當他穿著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家具風格不對。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後更新,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施羅爾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這種效應常常出現在愛買名牌商品的人身上,像是買名牌包的女性就一定會把全身打扮的雍容華貴,有錢男性買保時捷就一定會配時髦的現代豪宅等,為的就是配套這兩字,在遊戲上也常常能發現這種設定,例如在抽卡類手機遊戲中將卡片標上星號與編號,如二星三型或R、SR一類,在RPG中也能常常看見套裝、標上稀有度顏色符號的裝備等,這些都是為了促進玩家進一步遊玩的慾望而設計的機制。 二、鲶魚效應 據說活沙丁魚的價格是冷凍沙丁魚的好幾倍,而且不管是肉質或口感都更好,所以在挪威地區漁夫為了確保捕獲的沙丁魚,不在漁船返航途中死亡殆盡,便在沙丁魚群中,放入一條鯰魚。由於鯰魚一到陌生環境就會不斷地四處游動,沙丁魚因為深怕被這個外來的掠食者吃掉,產生了危機意識,紛紛奮力逃竄,因而活蹦亂跳地存活了下來。 而這個效應便是鲶魚效應,而這個觀念也經常被引用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用於激勵工作方式、業務內容長時間一成不變,或是心態怠惰、缺乏活力的團隊,具體的做法則是引入具有不同能力或特質的新成員到團體中,讓原有成員產生害怕被超越的危機意識,重新燃起鬥志。 這種效應最常應用於對戰遊戲中,當兩隊人馬隨機組隊對戰時,系統一定會在其中搭配一位較強的玩家在裡面,雖然這設定有時候會因為系統防禦機制太弱而配對到外掛玩家,但不可否認這種機制活化了敵我雙方的對戰意識,若要舉個例子的話,以戰地風雲系列來說,當敵我雙方破百名玩家在大地圖中對戰,當雙方勢均力敵時便會演變成泥沼戰(意即在某處僵持不下),這時若有幾位高手玩家從中插入,便會打破這狀況,並重新開始一輪循環。 三、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意指當人物的臉無限接近一般現實中的人臉時會產生的恐懼感,名稱源自於人類對物品好感度的曲線圖,在人臉模擬曲線圖從左往右上的好感度逐步上升時,在到達頂端的前一刻會突然下墜到底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山谷,因而被稱之為恐怖谷。其該效應的由來經生物學家判明來自於人類自古以來的族群防禦機制,在古代人類為了防衛自己族類,對於相近於自身身形的生物會起相當大的警戒,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這就是種族歧視的由來。 在遊戲架構上也常常看到這種設計出現,不過大多都是恐怖遊戲居多,最近一般類型的遊戲為了戲劇效果偶而也會應用上這種機制。 四、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在這種現象中,高期望會導致特定領域的績效提高。這種效果以希臘神話中的比馬龍命名,比馬龍是一位雕塑家,他愛上了自己雕刻的雕像,或以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的名字命名。 羅森塔爾和萊諾爾·F·雅各布森在他們的書中將這一想法應用於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從而影響學生的表現,這種觀點由於其他研究結果而失去了可信度。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認為,高期望會導致更好的表現,而低期望會導致更糟,這兩種影響都會導致自我實現的預言。根據比馬龍效應,期望的目標內化了他們的積極標籤,而那些擁有積極標籤的人也相應地成功了;在低期望的情況下,類似的過程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比馬龍效應背後的想法是,提高領導者對追隨者績效的期望將導致更好的追隨者績效。在社會學中,這種影響經常被引用到教育和社會階層方面。 曾經有一個社會實驗,一個權威機構進行抽選,針對非特定六個學生向該校提出該學生非常有前途且有潛力,另該校師資大幅向該學生集中,並對學生抱有相當大的期望,在一年以後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確實比其他學生來的高出許多。而這種現象也常常應用在遊戲中。 例如在遊戲教學期間,設置NPC對玩家不斷進行鼓勵,讓玩家熟悉複雜的遊戲系統,或是在關卡獲得勝利後得到寶物等獎賞都是其中一環。 […]

7个脱离原公司后自立门户的游戏制作人

在现代的人生职涯中,一辈子总逃脱不了更换工作,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不同职场中渡过,也有人一生只换过两到三间公司,现在一辈子只为一间公司服务的员工也不复存在,过去日本引以为傲的终生雇员制也在时代的更曳下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本次要介绍的是在原公司便赫赫有名,之后离开公司自行开设工作室而成功崭露头角的那些名制作人。 1. 小岛秀夫工作室 小岛秀夫是原KONAMI的CEO,之后遭受公司打压便离开公司自立门户,但原公司仍旧对他穷追猛打,使他无法银行贷款、无法租赁办公室、无法替工作室员工申请劳健保等,在这种环境之下,小岛秀夫利用粉丝们所提供的资源,一一打破目前的窘境,成立了小岛秀夫工作室。 小岛秀夫开创了游戏采用电影过场的先河,并得过无数奖项,可谓是游戏业界中的传奇人物,他的代表作为潜龙谍影系列,虽然在他离开原公司后就失去开发这一系列游戏的资格,但他在新工作室中所制作的新游戏死亡搁浅将他拉上前所未有的人生巅峰。 虽然死亡搁浅这个游戏让小岛秀夫这个知名游戏制作人饱受与论两极的抨击,但这同时也是他想要的结果,他本人表示综观历史,从有电影以来,一直以来伟大的作品在推出的当下与论都是非常两极化,但隔了一段时间后,大家才会发现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这时候才会体现作品的真正价值。 也正由于是小岛秀夫对于电影的理念,才让他在游戏史上不断发光发热,若他当年大学毕业后成功进入电影业的话,那现在也不过是电影业界中的其中一个炮灰罢了,这个说法其来有自,在日本文化中,上下关系明确且会棒打出头鸟,业界的一些社会问题便是这么来的,而小岛秀夫当年入行的游戏业才刚刚出头发展,每个人都是站在起跑线上,没有前后辈之分,才会让他当年说的话多少有点份量,最后经验积少成多,最终于1998年推出潜龙谍影时开始发迹。 2. Good-Feel株式会社 Good-Feel于2005年在日本兵库县成立,并于同年在东京开设了生产工厂。他们的主要关注点是Nintendo DS的教育游戏,该游戏仅在日本发行。这些游戏最早于2007年发行,包括针对幼儿的入门级游戏以及针对儿童和成人的英语语言培训。 该公司的老板梅崎重治是原KONAMI的员工,代表作有大盗五右卫门系列,而至今出来开设公司后,除了教育游戏外,也承接任天堂游戏外包,例如玛莉欧的耀西系列等,等同实力受到任天堂的认同。 其实梅崎重治他的代表作不仅包括了《大盗五右卫门》系列,就连著名的《魂斗罗》、《沙罗曼蛇》、《恶魔城默示录》以及近年的《瓦利欧大陆:摇动》和《毛线卡比》等都是他经手过的作品之一。 虽然说他目前的公司目标是针对幼年向市场,然而实际上,他和白金工作室相同,正在运用其他方式赚钱集资,之后再开发自己所希望的游戏。 3. 内田实验室 内田明理同样也为KONAMI的旧员工,离开以后前往专门制作摔角游戏的公司就职,在里面开设新部门内田实验室,目前在该公司以推出女性向恋爱游戏为主。 然而虽然推出同样是恋爱模拟类型游戏,但由男性向转为女性向后,知名度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大红大紫,虽说都是同类型游戏,但游戏的性取向一但转换便很难有所掌握,毕竟男性和女性的思路不同,想要获得同等人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有不少人期待着游戏制作人内田明理能够再度推出男性向游戏,但就目前的市场来说,男性向恋爱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大不如前,这时候再推出游戏肯定会亏钱,也因此只能劝玩家暂时放弃这个念头。 4. […]

手機對遊戲市場的10個重大影響

從手機誕生之初,便有搭載一些小遊戲,例如俄羅斯方塊、貪吃蛇等等簡單的遊戲,所以遊戲從過去便和手機連結在一起,從蘋果開發出i Phone以後,所有相關的資訊市場全部都被智慧手機所侵蝕,相關市場有遊戲、出版、攝影、電影、影視、電腦、社群以及軟體開發等,除了電影維持得很好,社群及軟體開發不會受到影響外,其他產業生意一率下滑,可見這小東西的可怕之處,因此,本次將詳細敘述,從智慧型手機問世以來,對市場所造成的10大影響。   一、全球電子遊戲市場趨勢往手機傾倒 在智慧型手機推出時,正逢家用遊戲主機開發難產期,當時由於SONY的新型遊戲主機的開發設備非常的不人性化,導致各個廠商開發進度嚴重落後,當時智慧型遊戲主機開始流行,全球遊戲廠商開始試著對該新媒體試水溫,由於開發成本低廉、手機市占率高、再加上很少有人看好這片市場,在當時是一片藍海,而亞洲地區與歐美相較,亞洲大多數重工作和學業,通勤時間較長,也因此最常用手機打發時間,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亞洲地區的廠商開始大賺特賺,後來亞洲地區廠商嚐到甜頭後,便有有大量廠商一窩蜂的進駐手機市場。 起初,大家都還抓不到手機遊戲的步調,推出的遊戲與早期韓國網路遊戲一樣,非常的拖時間,沒有人會想在這種毫無意義又千篇一律的作品上花時間,因此,早期的遊戲市場可以說是非常的不順遂。 二、手機遊戲廠商的轉蛋機制以及破產問題 呈上文,當遊戲廠商數量過多後,便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逐漸的各家廠商開始賺不到錢,紛紛推出免費機制遊戲,但遊戲中的關鍵道具或卡片則必須付費,並且以抽選的方式發送,從此時開始,遊戲制度開始往博弈偏移,不少人為了抽中自己想要的東西,便開始拼命花錢轉蛋,就像賭博一樣。 此外,由於市場中廠商過多,有賺錢的永遠只有排名前十的廠商,其餘廠商若是以此為本業的話,長期下來便會面臨資金不足及破產的命運。在這邊值得一提的是,整個亞洲市場中,唯獨日本廠商非常的後知後覺,非得成為紅海以後才投入市場,造成這樣的狀況其原因有三,第一、日本公司的繁文縟節及會議制度導致開發延遲,第二、日本地區大多還是看電視新聞及報紙,因此導致資訊延遲,第三、廠商因社會文化而大量缺乏程式工程師、詳細了解電子及數位的相關從業人員或教師、因而技術力嚴重不足。   三、電子遊戲市場的生態變化 此後,整體遊戲市場變成歐美以電腦遊戲為主軸,亞洲以手機遊戲為大宗,但亞洲賺不了多少錢,反而家用遊戲主機的收益還比較多,從此狀況來看,除非運氣或實力真的非常好,否則很難從手機市場中獲得收益,還是老實點,開發電腦或家用主機遊戲比較好。或是開發博奕遊戲。   四、手機進步導致手機遊戲成本高漲 當年手機剛推出時,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手機機能不高,開發成本非常低,然而科技日新月異,目前最新型的手機基本上已經可以跑當年掌上型遊戲主機最後一代的遊戲,也因此為了跟進手機的進步,遊戲開發技術也必需跟著拉高,如此一來成本便會拉高,若沒有一定程度的收益的話等同虧損,但優秀的手機遊戲公司卻又不斷地賺錢,這在市場中導致一個現象,市場中手機遊戲公司不斷的大量退出與加入。   五、受影響後的電子遊戲市場的現狀 由於上述結尾所敘述的狀況,導致手機遊戲公司大者恆大,新公司不容易翻身,而擁有大量資產的公司便會針對其他公司進行投資及介入,例如騰訊對動視暴雪插股,要求他們開發手機遊戲,也對epic game插股,在epic store中植入間諜程式等。 […]

全球十大網頁遊戲開發商

雖然目前全球趨勢在遊戲方面,亞洲地區偏向手機遊戲,歐美地區偏向電腦遊戲,然而有一種遊戲目前仍舊有客層,並且大多數屬於上班族,那便是網頁遊戲,本次我們將介紹全球十大網頁遊戲開發商。 1.Jagex Jagex 是一間網頁遊戲開發公司,遊戲多以Java語言開發,名稱原本來自”Java Game Expert”,在開始代理War of Legends之後,更名為”Just About the Game Experience”。公司開發的遊戲不多,其中最大型的網頁遊戲乃Runescape。Runescape 廣受歡迎,在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芬蘭以及瑞典等地均設有伺服器。 2.Cygames Cygames是日本CyberAgent集團底下的子公司,於台灣有開設分公司,該公司目前是日本少數幾個成功成長的新生大公司之一,其功勞主要歸功於母公司CyberAgent的支援,母公司主要經營日本地區視訊網站、廣告操作、遊戲開發支援等業務,本公司員工過去2018年曾經在日本順道拜訪過,母公司本身並不大間,是屬於效率型的公司,Cygames目前代表網頁遊戲是碧藍幻想。 3.角川遊戲 角川遊戲是日本角川書店集團底下的一個分支,主要替角川書店接洽各種作品遊戲化事務,以及新遊戲的製作或管理,以目前來說,大多數遊戲都是採外包製作,之後冠上公司IP後銷售,只有少數是採外包以後再來進行管理的作業,至於新遊戲的製作大約三到四年製作一次,艦隊收藏便是其中一例,該公司以冠名後委託他公司代理居多。 以狹義層面嚴格來說,該公司其實不能算是一間網頁遊戲開發商,由於每件商品都採用外包製作方式,甚至連製作遊戲劇本和人物設定都沒有,根據有關係的知情人士說明,該公司內部幾乎沒有任何一位遊戲相關從業人員,若真的需要自行製作,便是直接向外招聘約聘人員來進行製作,說穿了,這間公司頂多只能算是版權仲介公司,並不是遊戲公司。 4.GameOn 該公司是一間韓國遊戲公司,為日本知名奇幻小說羅德斯島戰記的網路遊戲版本代理商,遊戲名稱為羅德斯島戰記ONLINE,是一款網路網頁遊戲,只要打開遊覽器即可遊玩,目前採國際運營方式經營。 […]

2021年國際間值得信賴的10大電玩遊戲公司預測

轉眼間,2020年也到了年底了,在這些年內發生了許多事件,例如動視暴雪涉及政治事件疑雲、5G的正式開發讓雲端遊戲開始發展等,然而現今所有廠商最重視的不外乎是,哪些公司能夠協助我營利、哪些公司值得信任、哪些公司的產品風險較低等,一些較為現實面上的事,由於這些年發生的電玩遊戲相關事件眾多,事情多到可以讓各位廠商做參考,以下列出值得信賴的10大電玩遊戲公司。   一、CD Projekt 此公司被稱為遊戲業的良心,該公司所開發出的電玩遊戲都非常的紮實,也正因為如此,才發生了他們的最新作發售日一延再延的慘狀,根據該公司公告,他們表示仍然有許多bug尚未修復,他們需要花上更多時間,甚至包含周六加班,最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夠解決,然而等到今日,他們再度發布延期資訊,延到12月10日,直接等到聖誕節,這已經讓許多玩家心癢難耐,話雖如此,這間公司的品質有目共睹,我想大家還是會忍耐到該作品發售吧。   二、Bethesda Bethesda最有名的是將所有硬派及老牌遊戲統一收購,並重新包裝後發售全新的版本,例如將曾經於其他公司經營失敗的遊戲異塵餘生收購回來,並用全新的遊戲引擎製作,或是將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始祖毀滅戰士重新包裝,再度紅了一波等,不得不說該公司對於翻新這件事真的很有能耐,各式各樣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舊遊戲翻新,非常厲害。   三、MOJANG 該公司唯一一個作品便是大名鼎鼎的Minecraft,雖然該公司只有這麼一部作品,並且該公司在被微軟收購後便全員工直接出走,只留下一個空殼公司,然而在微軟的努力下,該公司還是成功倖存下來,變成國際間知名的電玩遊戲公司,Minecraft不僅在遊戲業界擁有知名度,也在教育業、建築業、設計業等業界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   四、game-factory game-factory是一間相當盡責的公司,他們會有效運用位於世界各地辦公室的優勢,創造出低成本又有效率的生產線,也因此可以將更多心力放在遊戲品質上。   五、SEGA SEGA是最為顧及員工和股東的一間公司,在1999年主機大戰時,SEGA的主機不慎敗退,必須從遊戲主機市場收手時,當時公司也因為主機問題負債累累,那時以SEGA的體質其實已經無法支撐,面臨倒閉,在當年社長直接將自己的資產送進SEGA之中,將SEGA從破產邊緣拉了回來,雖然在此之後SEGA失去以往使用瘋狂點子的製作能力,但是在經營層面上他們也決定站穩腳步,變成以穩定經營為最優先的公司。 順便一提,SEGA這間公司的運氣一直以來都很差,不管任何時候都會遇上非常糟糕的事件,這件事已然是遊戲業中公認的都市傳說。   六、CAPCOM […]

電子遊戲市場解析以及目前遊戲外包公司推薦

前言 目前由於疫情原因,大多數民眾都盡量減少外出,娛樂以及消費型態也往網路購物及宅經濟靠攏,電子遊戲大行其道,然而以目前狀況來說,除博弈類型遊戲以外,大多數依附在手機平台上的遊戲大多不賺錢,原因在於目前手機商店非常多樣化及混亂,電子書、電影、影集、工具、遊戲、等族繁不及備載,讓消費者有著過量的選擇,以及遊戲市場一股腦地往手機遊戲前進,在分類不清以及供過於求的情形下,自然而然地就賺不到錢,再加上行銷策略朝基本遊戲免費、道具及特定物品或抽卡時需要付費的情形下,收入更會降低,可以說手機遊戲市場是最危險的選擇。 以目前遊戲趨勢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說明: 遊戲人口 在2020年少子化為固定趨勢下,目前消費者年齡逐漸向上攀升,根據2020年遊戲市場報告指出目前最大群的玩家便是35歲至45左右的玩家,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經歷過電子遊戲的黃金期,相較於其他年齡層更容易進行消費,此外,年齡段人數排名依序為25歲至35歲第二名、45歲至55歲第三名。至於15歲至25歲的客群,因為少子化緣故,只能排在第四名。 遊戲市場占比 以平台數量計算的話,目前最多玩家的便是手機遊戲,其次以電腦平台為主,家用遊戲主機排名第三。以遊戲類型收入計算,最大宗是博奕類型遊戲,其次是網路遊戲,第三名才是手機遊戲,而手機遊戲中收入占最大宗的便是擁有抽卡或轉蛋等隨機出貨機能的以抽角色為主的遊戲,並且占所有手機遊戲市場收入八成以上,而這八成之中又有7成是來自於特定3到5間廠商,可謂是非常激烈。   遊戲類型 若除去手機遊戲中重複率最高的轉蛋遊戲的話,目前最為風行的遊戲第一名便是FPS類型遊戲,其次為DOTA,然後才是MMORPG,由於手機的普及,令合適於手機上面發展的遊戲發展得相當快速,然而只有當紅炸子雞才能嘗到這個甜頭,其他遊戲只會拿到少少的收益。 目前電子遊戲市場發展 目前遊戲行業所開發的遊戲已經逐漸變為兩個極端,一邊是朝低硬體需求的轉蛋遊戲前進,一邊則是往超級高價的3A級大作,轉蛋遊戲設計簡單,通常較為困難的便是大量的人物及角色插畫,以及遊戲劇情等,一般來說只要角色戰鬥動畫、錄音、插畫完成後,便可隨劇情擇日上架;而3A級大作通常會需要異常巨大的資金支撐,一款好的3A級遊戲通常開發價碼會高達上億美金,職員數百人,此外由於最近高價遊戲一口氣又漲價了將近3成至4成,可以得知疫情期間其實遊戲公司也不好過。 未來電子遊戲市場預測 由於2020年度5G市場的開放,許多廠商包含Google、Nvdia、微軟、FB、SONY、蘋果、亞馬遜等,都開始開發雲端遊戲平台這個新興行業,由於雲端遊戲本身並不吃重硬體設備,只要網路速度能夠達標,不管任何載具皆可遊玩,由於遊戲資料是放在伺服器端,也因此就算是沒有高價位電腦的人也能夠遊玩3A級遊戲,屆時雲端遊戲比例必定會在未來幾年逐步超過手機遊戲,和手機商店中的其他APP切分開來,變成獨立的一個市場項目,最後,其他市場包含家用主機、PC電腦等市占率也會被逐漸搶走,讓雲端遊戲變成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一個類別。 由於IT技術目前正以等比級數不斷進步,許多科技相關的新創或IT公司都必須經常補充知識追上目前的科技發展,也因此,除了自身公司必須精進技術以外,向外選擇外包也是一個好方法,以下介紹幾個值得推薦的遊戲外包公司。 一、game-factory game-factory是一個擁有長年經驗的開發團隊,團隊成員皆來自於知名公司,經驗非常豐富,來自台灣的智冠等公司,像是手機遊戲、PC遊戲等皆有涉獵。若是邀請公司進行開發案的話,絕對可以保證完成,此外,在進行連絡前,請先確定自身的開發預算充足,否則互相交談過後發現金額不足的狀況,那狀況就尷尬了。 二、樂陞 這是一間大起大落非常激烈的公司,2010年公司技術實力頂尖,能力和待遇都非常強勢,甚至承包到日本的最終幻想系列的案子,然而因為公司董事詐欺案導致整體公司陷入危機,再加上日本非常重視守信及道德,一旦合作公司有這種背景便會主動終止合約,也因此樂陞只好出售股份,否則就只能宣告破產,最後該公司被網銀國際所收購,現在主要承包總公司網銀所發下來的案子為主。 三、網銀國際 […]

亞洲地區10個擁有製作3A級遊戲實力的公司

現在在亞洲地區遍地沒有賺錢的手機遊戲市場中,次之高度受關注並眾人喜愛遊玩的遊戲便是3A級遊戲,所謂的3A是指高製作預算、高行銷預算、高品質的遊戲,然而在亞洲,卻少有遊戲公司願意開發這類遊戲,撇除價格及人力因素,在全亞洲有能力開發這種遊戲的公司其實也不佔少數,至少和歐美比起來公司數算是持平的,因此大多數都只是不願意開發這種遊戲,這其實和當地文化及國家政策有關。 有哪些條件才能算是3A級遊戲呢? 1.必須要大成本製作,製作人員最少動軋百人。 2.宣傳及行銷費用的開銷非常大,像是電玩展等都會主打這款正在開發中的遊戲。 3.畫質、音樂、劇情非常優秀及精美,屬於大卡司製作級別。 4.總開銷花費超越2000萬美金以上。 5.遊戲市場以銷售給大量玩家為目標。 以下簡單列出10有製作這種遊戲實力的亞洲公司: 1.SEGA SEGA是日本老字號大型遊戲公司,一開始是美商,後來多年下來經過內部人員汰換,已經變成徹底的日商公司。目前主要業務分為三大塊,柏青哥機台、大型機台和家庭用機的遊戲軟體,原本的家庭用遊戲主機已經停止營業,曾經一度瀕臨破產,後來董事長使用自身資產將其救回。目前SEGA資產仍舊足夠製作3A級遊戲,過去最知名的3A遊戲便是莎木系列,也被一些人稱為開放式遊戲的始祖。此外,從以前開始就有一個流傳,SEGA的運氣非常差,差到時常在破產邊緣徘徊,其實這個流傳不是沒有理由的,每當SEGA認為將要開始賺錢時,常常就會出現突發事件讓SEGA本身面臨財務危機,或許若真的讓他們做3A遊戲,又會再度發生破產危機吧。 2.CAPCOM CAPCOM早期是做大型遊戲機起家的,後來製作格鬥遊戲讓他們躍至一線公司,CAPCOM目前算是製作3A遊戲的常客,從以前的鬼武者、惡靈古堡、魔物獵人等都相當受到好評,除了鬼武者以外,所有遊戲的資本一開始都並非這麼大,都是後來IP起來後才加注資金下去製作的。 3.From Software From原本是一間商業軟體開發公司,一開始遊戲只是兼著做,後來發現遊戲業務的收益超過原本業務收益,之後才改專們開發遊戲為主,旗下知名3A遊戲有機戰傭兵、血源詛咒、黑暗靈魂、隻狼等作品,該公司所製作的遊戲的特點是遊戲難度都異常高,除非非常熟悉動作遊戲的老玩家,否則很難從該公司的遊戲中全身而退,大多都會玩到一半就放棄了。 4.Square Enix Square Enix原本為兩間公司,台灣簡稱SE社,旗下知名的3A遊戲作品不勝其數,除了最終幻想以及勇者鬥惡龍以外,大多數IP都是由該公司支援底下子公司下去製作,例如女神戰紀系列、星海遊俠系列、尼爾系列,雖然這些遊戲都是掛子公司的名稱,但大多數都是由SE社協助才得以完成。 5.TYPE-MOON […]

台灣十大遊戲開發商及開發難點

在台灣地區有許多人認為台灣的遊戲廠商很少能夠做起來,要不然就是小間的遊戲工作室,然而隨著時代進步,除了需要人力和專業知識的工作以外,大多數的工作只要使用合適的工具就可以完成,那為什麼目前市面上台灣製作遊戲並不多?原因在於大多的遊戲開發都不是市面上能見的到的類型。 台灣遊戲開發公司的主要開發範圍   博奕遊戲 目前台灣地區一部分的遊戲開發商獲得的資金渠道是博奕遊戲,經由外部委託或自行開發後交給第三方營運等,來獲得更多的開發資金,製作更為優秀的遊戲,然而有不少的遊戲廠商在獲得更多的利潤時便迷失了,直接搖身一變變成了專門製作博奕遊戲的遊戲廠商。   遊戲外包 在遊戲開發商中,遊戲外包是最常見的作法,以個人身分或公司身分承接來自海外的各個遊戲發行商、遊戲公司、遊戲開發商的外包委託,例如遊戲3D模型製作、遊戲概念插畫繪製、遊戲場景製作等許多工作,像game-factory便是專門承接遊戲外包的公司。   手機遊戲 由於資金上的不足以及設備上的限制,導致許多遊戲公司只能開發較為低階的遊戲,而這些遊戲所能運作的平台便只有手機一途,當然,有些公司則是針對持有手機的廣大消費市場而來,也因為如此,整個台灣的遊戲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擠在這裡,然而其他類型的APP、電子書、影視平台等都集中在手機的線上商店中,導致了整個手機市場變得非常的渾沌且供過於求,在整個供需極度不平衡的狀況下,能夠勝出的廠商永遠也只有那麼幾間,剩下的遊戲公司只得向下沉淪,只有併購、破產亦或者是停止經營一途。   舊版權作品重新包裝製作 一些比較有商業頭腦遊戲公司會購買過去知名的遊戲版權來進行重製,然而若該作品在重製前一直沒有持續經營版權的話,那知名度便會不斷下滑,導致銷售量平平,最近最知名的舊版權重新包裝便是灌籃高手和最終幻想7,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在持續經營,最終幻想系列一直以來不斷在推陳出新,刷新玩家對於該版權的印象,同時也在拓寬知名度,然而就算如此,遊戲公司自己也知道,若要將就作品重新製作推出的話,勢必要經過一些改變,於是乎他們就大膽地修改遊戲劇情,讓故事更加豐富。反過來說,灌籃高手就只是個消費舊有版權的作品罷了。   遊戲市場在海外 遊戲公司在台灣,而作品在海外這種事其實屢見不鮮,倒不如說,實力強大的遊戲公司大多都這麼做,原因在於海外的利潤較高,而消費習慣和反應也比較直接,這樣一來就能讓遊戲公司了解那些該做及那些不該做。 順帶一提,這種類型的遊戲公司因為經過海外的薰陶加上都是實力強大的人才,讓公司不敢怠慢員工的福利,所以公司薪資或福利也較一邊公司來的高。   那台灣有哪些在某些方面已經成功的遊戲開發商? […]

全球十大從事虛幻引擎開發遊戲的公司

虛幻遊戲引擎為各種圖形提供了改進的功能,並且可以使用內建的系統以節省多餘的人工來設計遊戲,其中專門從事虛幻引擎開發生產的公司很有可能已經將遊戲開發模組化,讓設計遊戲變得相當快速,並且虛幻引擎帶有最佳工具組件來優化遊戲性能,讓遊戲更上一層樓。 有許多虛幻引擎開發遊戲公司專門設計特定某種遊戲類型,因此相關的高階開發人員可能既耗時又昂貴,已經到位的工作人員能夠分析每個工作上的時效,因而工作簡化的非常多。專門研究虛幻引擎開發遊戲的頂級公司包括: 1. Quytech 這是客製化手機應用程式開發,舉凡VR、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方面皆屢獲殊榮的公司,這家3D遊戲開發公司在諮詢和開發廣泛使用的沉浸式和移動解決方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客戶層幾乎遍及全球所有行業。該公司主要與醫療保健、商業活動、培訓和開發、房地產、零售業、教育、娛樂多媒體、製造業等許多行業緊密合作。這是一家您可以依靠的公司,他們對大多數的項目相當得心應手,並且他們可以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並且可以確保客戶知道他們為產品提供的改進。 由於該公司一直以來採用最新技術,因此Quytech配備了經驗豐富的人員,可以進行指導並幫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市場概況,並為他們的公司建立更好的願景。 2.比特空間虛幻引擎開發有限公司 該公司簡稱為BSD,是一家交互式創新工作室,專注於遊戲開發和構建解決方案,並且他們利用沉浸式技術吸引用戶。該公司提供的技術服務已用於教育、市場行銷、培訓等。該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遊戲引擎開發技術,例如VR、手機遊戲、AR、移動應用程式等,他們正在與其他公司合作,以解決現有的許多問題並為對虛幻引擎所開發的遊戲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 該公司已經超越了使其程式能夠將人們置於環境中而實際上並不使他們處於更糟糕的境地的能力,因為該級別能夠體驗並為他們提供決策方面的必要培訓。大多數擁有該公司產品經驗的人都在證明公司直到最後都將如何與他們站在一起,並對將他們的想法帶到項目中並選擇再次與公司合作感到滿意。 3. Queppelin公司 該公司是AR和VR及遊戲引擎應用程式專業發展公司。它的名字來自兩個搖滾樂隊,分別是皇后樂隊和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他們通過適當的設計和策略,並用技術和行銷策略來進行營利。該公司為存在的舊有問題提供獨特的創新解決方案,並成功將每個工作程序簡單化,公司應用程式的開發引入了新技術,例如行銷應用程式,並為員工培訓計劃做出了相當程度的貢獻,通過降低潛在的風險和危險而受到製造公司的高度評價。您可以依靠該公司的產品來增強培訓和勞動力,以快速吸收VR / AR方面的新見解,最大程度地減少製造期間的員工人數,並能夠在VR和360度視頻中展示不同的場景。所應用的技術能夠模擬機器運行中的所有情況,直至最終產品。   4. vidhema技術有限公司 該公司嚴格專注於創造,開發和生產產品,並出於好奇提供虛幻遊戲的服務,他們擁有一支由業務分析師、軟體架構和遊戲工程師組成的熱情團隊。它由一支非常主動和UNITY的人才團隊組成,並熱衷於構建用戶所喜愛的卓越而優質的軟體。這是一家軟體開發公司,致力於通過利用其在所有IT領域中可用的多樣性和廣泛的專業知識來提供解決方案。通過提高現有軟體的質量,他們的目標是幫助許多公司發展壯大,使個人企業取得成功。Vedhema由3種IT專家組成,這些技術從一種技術到另一種技術都各不相同。這是針對您與軟體相關的挑戰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這些挑戰由於已經閒置了八年多,因此一直處於非活動狀態。該公司熱衷於實現任何人的想法,即如何為企業完善遊戲開發軟體,並且其工作目的是提供一種先進的網站應用程式,以幫助您發現創新和發展的所有機會。   […]

遊戲工作室如何在居家隔離的同時有效率的工作

遊戲工作室如何在居家隔離的同時有效率的工作 由於遊戲工作室負責了整個遊戲開發程序,與一般行銷人員不同,開發人員們承擔了整個開發工作,而有些遊戲工作室則是組成了遍布全球的國際團隊來提升工作效率。之所以需要這麼高效的工作效率的原因在於遊戲的開發通常需要幾年才能完成,而完成以前所花費的資金大多數是由發行商及贊助商所提供。 在這種疫情大流行的狀況下,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影響人們生活的世界中,在孤立的環境中獨立工作非常重要。由於在家工作可以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因此居家工作的效率至關重要。但是遊戲工作室要如如何在如此孤立的環境中有效的進行遊戲開發? 大多數的遊戲工作室通過遊戲引擎來製作遊戲,遊戲工作室將其產品作為他們絞盡腦汁的創意產品進行銷售並產生利潤。製作精良的遊戲更容易帶來利潤,因此為了製作精良的遊戲,估算遊戲的財務需求(例如各個功能的開發成本)非常重要。 遊戲開發是一個從構想或概念開始,通常開發人員的想法大多數基於對現有遊戲概念的修改,由此引導出來的遊戲思路可能屬於一種或數種類型。遊戲製作人常常會嘗試不同類型的玩法,這時設計小組通常會編寫一份初始遊戲提案文檔,其中描述了基本概念、遊戲玩法、功能列表、設定和故事、目標受眾、系統需求和流程時間表,最後是人員和預算。 遊戲工作室經營的大小可以從個人工作室到大型跨國公司,他們會是獨立工作室,也有些是發行商擁有的工作室。獨立遊戲開發商依賴遊戲發行商的財務支持,他們可以不斷開發從零到有的遊戲,且無需外部資金。工作室會花費數月至數年的時間來開發遊戲,將正式的遊戲提案移交給發行商。發行商將保留發行和銷售遊戲的獨佔權利,並且通常會擁有與遊戲相關的知識產權。 因此,遊戲工作室必須不斷腦力激盪並努力製作出出色的遊戲以獲取大眾的讚賞,在遊戲工作室中每個人都必須團結。這樣他們就有非常高的機率可以製作出出色的遊戲(某些時候會因為發行商的逼迫、或是製作人的任性行為,導致作品成果一落千丈)。但是,如果他們必須單獨工作,尤其是在這次武漢肺炎爆發期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應該如何工作? 假設今天有30-130個開發人員的團隊製作遊戲,那麼所有遊戲項目都可以同時順利進行。現在的遊戲容量非常巨大,以至於遊戲工作室必須詳細分工完成作品。然而實際上,將一大堆工作分成小項目,再加上每一塊都是該過程的關鍵部分,導致管理起來非常困難。主管必須通過編程、設計、美術、動畫等規範來組織團隊,遊戲項目經理必須通過項目管理方法指導他們。在較高的水平上,他們將完成最終遊戲(如Road Fighter Redux)的大致設計目標。 小組首先會建立一個簡單的短期目標,例如,建立一個近戰作戰系統。這需要角色藝術,動作的動畫,聲音和戰鬥代碼,使用一套設計參數來確定獲勝者的敗率和抵抗各種攻擊、連續動作、循環和招架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可以為工程師、遊戲美術和關卡設計師安排工作,安排的順序恰當的話,所需的部分將會很順暢地完成。組裝好系統後,小組會一起檢查該系統,以查看是否需要做更多的補強,並討論接下來要啟動哪個系統,例如可能是讀取或儲存遊戲功能。隨著遊戲工作室製作遊戲,這周期將會不斷的循環下去。 在整個遊戲行業,各種規模的工作室的開發人員都在適應新的“在家工作”任務。當他們努力隔離時,有些人很難說出動機。在家工作的挑戰以及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從溝通到有效完成工作的能力,他們的流程都可能成倍地減慢。其他人則說,他們的慣例基本上保持不變,或者他們從安靜的家庭中發現了新發現的生產力。 疫情的影響尚未在遊戲行業中感受到,可能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才能充分展現出來。像任天堂這樣的公司已經出現了產品延遲,他們無限期地推遲了他們的遊戲主機發行。製片人兼導演吉田直樹(Naoki Yoshida)在部落格中的帖子中說,居家隔離已經影響了從語音錄製到質量檢查的一切事務,即使不解決這些特定問題的遊戲也要解決其他問題。“對於數據存儲庫巨大的大型遊戲,在辦公室直接連接到數據服務器的效率要高10倍。” 一位開發人員告訴Verge。“因此,當他們遠程上載或下載數據時,它會極大地減慢它們的速度。” 然後是基礎設施的問題。您如何將數百人的團隊搬到他們的家中並取得可行的結果?許多公司的管理員指示其開發人員將計算機帶回家,並儘力安頓下來。 Destiny的開發公司Bungie開始從3月1日實行隔離政策,主要製作人Carrie Gouskos說,他對隔離階段的第一個反應是開始製作一個excel電子表格,以用來控制家中工作時的混亂情況。他說:事實證明,我在危機中所能做的事情,便是將所有相關內容裝進Excel中,以便能夠有效率的工作。 Gouskos的任務是檢查某人的工作範圍,弄清他們使用了哪些工具,決定他們是否需要筆記本電腦來完成工作-將需要重型設備的人與需要人的人分開的速記正在文字處理和會議上工作的人。從那裡開始,隨著開發人員學會了對錶單主頁進行故障排除,該過程轉到了軟件請求和連接問題。員工們團結一致,在每個人瀏覽新領域時互相幫助。“儘管可以創建支持結構,但仍然需要依靠他人的幫助才能使任何結構正常工作,” […]